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於2006年對全球57個國家,超過四萬名15歲的學生進行學科跟相關能力的測驗,台灣的小朋友,在這次測驗中出現了很令人玩味的情形,台灣小孩在數學能力的得分高居所有國家之冠,科學能力的分數也高居全球第四;有那麼高強能力的學生,在對自己信心度評價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課堂中所教的新知我很快就會懂了」得分倒數第四、「學校的科學對我來說很簡單」得分倒數第三、「進階的科學課程對我來說不難」得分倒數第三,這樣兩極化的表現,實在的反映出現今的教育環境與方針,有著極大的偏差。 
 
  為什麼台灣的小朋友,明明有著令人稱羨的能力,但是自己卻對自己存在那麼多的不信任?首先,要先了解,學習的信心度反應出的是什麼?學習的信心度代表小朋友自我學習動機和態度的強弱,很明顯的,台灣的小朋友所擁有的學科能力,多半不是因為小朋友有著很強的學習動機而主動獲得,而是藉由外界重複不斷的訓練使小朋友被動的獲得這些技能,這也造成台灣的小朋友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對教育的回憶只有不斷不斷的比較,分數的比較,成就的比較,獎盃的比較,一旦進入需要自動自發的高等教育時,小朋友卻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如何學習、為何學習及要如何學習。 
 
  再來看看小朋友要面對的未來,所需的人才有哪些公認必要的才能,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曾提出一份報告,未來的人才需要具備下列三項關鍵能力:「人際能力」、「自我負責的能力」及「活用知識的能力」,「人際能力」指的是能和他人一同學習、生活、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尊重欣賞他人文化及價值觀,擁有表達自己和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及具有協調溝通的能力;「自我負責的能力」包含了解自我能力及極限,具有規畫自己時間及設定自我目標的能力,及將夢想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活用知識的能力」包含語言的說寫表達及溝通能力、數理能力以及將前述能力活用與生活結合的能力;很明顯的,台灣的小朋友除了「活用知識的能力」較強外,其餘皆為弱項,況且「活用知識的能力」不是僅要高水準的知識能力,也要具備有整合及活用的關鍵能力,這又反映出,台灣教育的強項反而不是未來人才須具備條件的重點。 
 
  問題在哪?
 
  想想自己以前的教育,老師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大部分的知識灌輸與小朋友,所有的教育圍繞著效率、標準答案及分數評鑑,因而,家長、老師乃至於整個教育體系自然而然的選擇將「標準答案」直接告訴受教者,以致於小朋友習慣直接獲得答案及技能,久而久之就養成「答案會從天上掉下來」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怎麼可能培養出「自我負責的能力」?過度講求標準化(因為需要公平,不公平得到的分數就不能比較!)的結果也嚴重抹煞每個小朋友與生俱來不同的天賦,家長們忙著將自己的小孩推向他認為好走的人生路,卻不注意小朋友走的是否快樂,這樣的小朋友又怎麼會有堅強的學習自信跟自主性的學習態度? 
 
  因為教育過度注重競爭,多數家長為了不讓小孩「輸在起跑點」,安排了超量的技能學習,以至於小朋友根本沒有時間去從自我嘗試中學習經驗,也沒有時間呼朋引伴的去做小朋友最該做的事「玩」,整天由這個補習班換到那個補習班,雖然補習班都有同學,但是相信去過補習的都知道,補習班是沒有時間浪費在人際關係上的,這樣的環境又怎麼苛求小朋友能夠有良好的「人際能力」? 
 
  簡單來說,台灣現行的教育太快,太過重視成就導向,完全不注重過程只看結果,致使小朋友被迫用跑的跑過應該慢慢走的學習歷程,也嚴重低估了小朋友在這些學習歷程上會獲得的一些發自內心的能力(諸如認識自我、找到興趣、找到自我前進的動力),大人們的過度介入也造成小朋友自信建立的嚴重障礙(不讓小朋友從錯誤中學習,對小朋友犯錯時往往急著將正確的結果告訴他,甚至用打罵的方式破壞小朋友的自信),「人在學會走路之前,都一定會摔跤」,不要怕小朋友摔跤,但是要跟小朋友討論(記住不是教導)為什麼會摔倒、摔倒以後要怎麼辦、以後要如何避免摔倒;犯錯是小孩子的權利,好奇心是小孩成長的動力,大人要做的只是,當小朋友有疑問時,適度提供解決方案(注意 不是解決的標準答案),建立一個讓小朋友有自信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小朋友。 
 
  每個人對了解有興趣的事物一定不會感覺疲累,因此,如何讓小朋友能快樂學習,培養小朋友堅強的自我學習動機才應該是小學啟蒙教育的重心,少認識A、B、C又如何,紅蘿菠一定比棍子有效,看看你的小孩,是每天興高采烈的等著上學,還是愁眉苦臉的等著校車,就知道你的教育是不是適合他了,記住,他的人生是他去體驗,他想要的技能也應該由他決定,別再做個直升機父母了,學會放手會給小朋友更寬廣的學習空間。 
 
  PS. 本文所提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均取自商業週刊1109期,感謝台灣還有這樣認真的雜誌,默默的為不受歡迎的題材貢獻心力 。
 
  PS2. 利用同樣的觀點,在這經濟蕭條的現在,是否可以更深入的想一 想,台灣需要的真的是GDP不斷的成長?GDP真的可以代表居住在台灣真的快樂?這又是一個好題目~~好大的題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